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有效破解养老服务人才专业性不强、流动性大、结构不合理等发展瓶颈, 近年来,深圳市紧抓“双区”建设、“双改示范”重大历史机遇,探索构建了一条“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双元制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在人才入口上扩大来源,在人才存量上提升能力,在行业发展上增强吸引力,为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颐养”提供了人才支撑,托起幸福“夕阳红”。2022年2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名单,深圳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破解人才培养‘瓶颈’”案例成功入选。
创新机制
打造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和激励“新标线”
在“深圳市第十二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2年深圳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现场,正在为老人翻身护理的李锦琳动作娴熟、亲和专业。年仅17岁的她已经在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学了两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两年来,我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更加坚信要在这个市场潜力巨大的领域深耕!”
2018年,深圳成立了全国首家由地方民政部门与地方高校合作创建、以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为核心业务的独立法人新型事业单位——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020年开始通过高考每年招收80名学生,进行三年制全日制培养。按照“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招商蛇口、华润置地、九如城等企业签署了产教融合协议,按照“养老学院+养老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共育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同时,从社区养老服务岗位招募年轻骨干,通过现代学徒制入读深圳健康养老学院,经过三年学习可获得全日制大专学历教育,开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