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罗湖区出台《深圳市罗湖区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深圳市罗湖区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罗湖十条”),文件涵盖十大重点任务,十条具体扶持措施,力图将罗湖强化打造为优质旅游企业总部聚集地,湾区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消费目的地。据悉,“罗湖十条”是深圳首个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罗湖十条”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与之前的政策相比,“罗湖十条”有何不同?罗湖该如何保持对游客的吸引力?带着上述疑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对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副院长李舟进行了专访。
南方财经全媒体:在“罗湖十条”中,您对哪几条措施最为关注?
李舟:我个人最关注的是前三条和第五条。与之前出台对游客、从业者或者单体企业采取的扶持政策不同,此次罗湖区的政策措施体现在立体化、全方位地为企业赋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招引和聚集优质旅游企业。
具体内容包括壮大市场主体,引进龙头旅游企业,支持打造旅游产业园,吸引优质旅游企业聚集,建设“口岸旅游集散中心”等。措施覆盖从高管团队、企业落户到租金补贴,从产业园区投资、企业入驻到给予优质企业方向性推动引领。我相信,这些措施一定会对优质旅游企业形成显著吸引力,通过产业园和口岸形成有效平台,更好地汇聚旅游企业联合力量,形成产业合力和规模经济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您认为这些政策会对罗湖旅游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李舟:此次罗湖区推出的扶持政策将会刺激、引导优质旅游企业向罗湖汇聚,配合政策开放、游客旅游消费信心提振和经济复苏,有望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扶持政策会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不断地向罗湖汇集流入。可以预见,未来l罗湖将会吸引相关行业的人才和企业加速向区域内流动,形成相互影响的互动效应。
我个人认为,这一次的优质旅游企业集聚,不是简单的传统旅游企业重新汇集。在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发展的背景下,一些传统优势旅游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是否还能重新占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些全新的文创旅游企业、数智化科技旅游企业、跨界联合的新旅游企业等会逐步涌现出来,为旅游市场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